“献策双峰”金点子摘登(二)
2024-03-14 09:37:43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:bm@ldsf.com.cn | 编辑:戴戈 |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14188

“献策双峰”金点子征集活动一经推出,吸引了关心双峰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。为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氛围,推动解放思想、大胆创新,特遴选有代表性的“金点子”摘录刊登。敬请关注。

▲引进留住用好五类人才 (郑雪丽)

双峰发展离不开人才。从长远看,重点还是要在“本土人才”上做文章。 一是鼓励大学生回原籍工作。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双峰籍大学生回乡工作,比吸引其他地域人才更为容易。特别对一本、二本院校毕业人才,应量体裁衣定政策,实施精准管理,一对一做工作,用岗位优选、住房优惠、晋升优先等“硬举措”吸引人才,让大学生把“在外漂泊感”变为“家门口的获得感”,把“在外买房的压力”变为“贡献家乡的动力”。 二是留住本土高技能人才。双峰及其周边大中专院校毕业的技能人才不在少数,应匹配双峰各类企业实际岗位需要,制定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,按区域实施精准管理,在落户、就业上给予优惠政策,留下一个、培养一个、使用一个,让大家在双峰工作有获得感,能养家、可发展、有盼头,防止留而不用、越留越少。 三是用好优秀退伍战士。退伍战士大部分有技术专长,是一支拿来就能用、关键能管用的重要力量。进一步在岗位选择、购房政策、技能培训、享受退役军人保障方面细化具体化。 四是吸引双峰籍人才回乡投资。对有能力回乡投资的双峰籍人士,既要发挥好他们回馈家乡的积极性,更要保护好投资企业的安全和发展,让他们投资有政策支撑、有情感保障、有安全底数,让企业投资有保证、有信心,实现企业发展与回馈家乡“双赢”。 五是发挥在外优秀人才的智力优势。在外工作的双峰籍优秀人才,特别在北上广深,双峰籍人才数量还是非常庞大。要通过“人才归根”工程,进一步细化举措、深入推进,按照专业特长建立点对点联络机制、定期研讨交流机制、情况反馈激励机制,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优势,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。

▲营造一流营商环境(燕茹)

制定双峰营商环境保护条例,在新媒体开通“我为双峰营商环境找找茬”栏目和热线,常态化开展“我为双峰营商环境找找茬”有奖活动,是倒逼有关部门改进末端政务服务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实招之一。对群众的“找茬”,有关部门要及时回应和切实改正,把找茬的压力转化为改进和优化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的动力。抓紧制定“双峰营商环境保护条例”,以地方立法的形式为双峰营商环境夯实法治基石。条例既要有对破坏营商环境的问责性、惩罚性条款,也要有对积极改善营商环境的激励性、褒奖性条款,做到奖惩分明。

▲重塑千年古镇,打造永丰辣酱节(龚闯)

县城永丰古镇拥有“天、地、人、和”四条老街。数百年前,永丰辣酱便诞生于这四条老街之中。近代,由于曾国藩湘军的崛起,人才辈出,双峰的文化得到空前的繁荣与发展,成为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.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人文优势、多元文化和地域特色,把双峰县城永丰打造成一个以老街风情为基础,辣酱文化为载体的文旅古镇。一、重塑千年古镇。双峰具有传统文化资源的多样性,江南文化与西南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。如双峰传统系列小吃文化,以文塔、关圣殿、吊脚楼、赛龙舟等为标志的永丰古镇风情文化等。永丰古镇曾经的风情,除文塔已于近年重建外,永丰古镇的标志性文物双峰书院、观音阁、关圣殿等古建筑,也必须恢复和重建。 趁永丰四条老街中,人寿路及和塘街尚未完全开发,利用保留下来的一些老街元素,采取改造或重建的方式,打造沿河明清风情老街,保护并修复现存的吊脚楼、人寿路、和塘街等老街道,开发形成以为双峰传统系列小吃主的商铺步行街。并在人寿街原址恢复重建“蔡和森故居”,修建永丰老桥桥头清末湘中地区著名“农民起义领袖朱老八及以下40余人就义处”旧址,将人文历史融入商业运营之中,下一步申报省级历史文化街区。二、打造永丰辣酱节 。加大寻找永丰辣酱的辣椒原种的力度,建立永丰辣酱辣椒原种繁植基地,确保永丰辣酱的原始风味。建议筹备创立“湖南•永丰辣酱节”,以永丰风情古镇为基地,每年七月定期举办,形成以公司产品、家庭作坊并存的推介模式,严格行业规范,以辣酱为主体,带动双峰其他传统小吃,以广场推广会、小街风情展示、辣酱晒制体验相结合多种渠道和形式进行推广,争取在连续举办三五年后,把永丰打造成全国辣酱产品的主要集散地和消费源,逐步真正形成品牌。  

▲在双峰建设一个潇湘家风馆 (胡加泉)

双峰在打造家风第一县,也有荷叶这一家风第一镇。潇湘家风馆,分为传统先贤家风、红色家风馆、湖湘家风馆、当代家风馆几个板块。建设好后,可以作为湘中地区中小学生研学基地,和党政机关单位廉洁文化教育基地。同时鼓励各个符合条件的乡镇村,建设家风分馆,鼓励社会贤达创办当地家风馆。在运营上可以和旅行社、学生研学机构合作。可以进一步打造双峰家风品牌,同时可以作为双峰旅游打卡点。

▲推动双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(周新寰)

一是做好全域旅游文章。双峰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虽然丰富,但目前开发的文旅资源还相当分散,远远没有达到整合利用的地步。建议对全县文旅资源统筹规划、系统开发,旅游线路设计相互延伸,旅游收入合理分配。同时,借力南岳衡山、韶山、紫鹊界梯田等周边著名景区在国内外旅游市场已有的知名度,以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和蔡和森同志纪念馆为支点,带动县域旅游开发。二是打造双峰文旅品牌。结合双峰资源禀赋,重点打造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湖湘文化、蔡和森为代表的红色文化、永丰辣酱为代表的饮食文化、罗泽南为代表的湘军文化、朱紫桂为代表的湘商文化、蔡畅为代表的女杰文化、王憨山为代表的书画文化、富厚堂为代表的湘中民居建筑文化、溪砚为代表的工艺文化、雷峰山肉身佛为代表的宗教文化。在合理策划包装的基础上,制作集文化、风光、民俗、特产等于一体的精美宣传片,通过电视广告特别是网络新兴媒体进行推介。在对外合作交流中,要将文旅宣传作为重点,让世界了解双峰,让双峰走向世界。三是开发特色文创产品。曾国藩、蔡和森、蔡畅、王憨山和湘军、富厚堂、永丰辣酱等都有着鲜明的文化符号,开发文创产品大有市场。建议通过采取公开招标、创意征集等方式,汲取全社会智慧,研发一系列特色突出、附加值高的“爆款”文创产品,推动旅游消费升级。

责编:戴戈

来源: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:bm@ldsf.com.cn

热点专题
时政要闻
精彩推荐

  下载APP